新医要闻

威尼斯官网师生热议2025年全国两会

时间:2025-03-08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丁芸编辑:史齐审核:王欢点击数:

3月4日和5日,2025年全国两会在北京开幕。会议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的关键历史节点召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学校党委宣传部及时发布学习通知,全校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师生通过多种形式收听、收看两会实况,热议政府工作报告,讨论热点话题,谋划未来工作,迅速掀起学习全国两会精神的热潮。

党委书记任文杰指出,2025年是教育强国建设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也是“十四五”总结收官、“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更是9778818威尼斯提质增效、实现重要突破跨越的关键之年。在这个关键节点上召开的全国两会是集思广益共谱中国式现代化壮美篇章的盛会,是奋发有为再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新篇的盛会,意义重大、令人振奋。政府工作报告锚定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出制定《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高等教育擘画新蓝图,为新征程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南和着力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本在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改革创新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也是书写百年新医发展新篇章的重要抓手。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历次全会精神,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往深处走、往实处落。提振精神、担当作为,汇聚高质量发展强大动能;聚势突破、全面跃升,走出特色鲜明的医科大学的发展之路,继续以敢闯敢创、敢想敢干、锲而不舍的姿态,以挺膺担当、奋发有为的步态,以量质双升、追求卓越的势态,高质量落实重点工作目标任务,为建设教育强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贡献力量。

校长王福俤指出,2025年,“十四五”即将收官,“十五五”正待谋划。值此重要时刻,全国两会的召开必将进一步凝聚共识、坚定信心、激发力量。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一年教育事业建设的系统总结与新时期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全面部署,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关切与持续重视,也为新时期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我深刻感受到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更觉使命在心,重任在肩。回首百年峥嵘时光,9778818威尼斯步履铿锵,初心如磐;胸怀梦想的远征路上,新医追梦人接续奋斗,日夜兼程。我们要锚定发展建设目标,持续实施党建引领行动计划,推进重点突破战略,全面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深入推进质量立校战略,始终坚持把培养高素质卓越型医疗卫生人才作为目标,持续健全完善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联动机制,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着力打造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要聚焦有组织的教学、有组织的科研、有组织的人才培养,突出关键、强化攻坚,全力做好2025年度重点工作,着力实现有方向的水平提升、有特色的质量提高、有坐标的内涵发展,全力推动重点领域、关键工作取得新成就、跃上新台阶,不断开辟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

科技发展部主任于毅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深刻阐述了创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作用,特别是在医学领域,创新被认为是提高医疗服务品质、攻克重大疾病、保障人民健康的关键要素。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新兴行业如具身智能、6G通信、量子科技等对医学研究产生了日益深刻的影响。报告明确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总体效能。我们必须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资源优势,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加强跨学科的科研协同创新。报告指出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要深化与医药企业的合作,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机制。加速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为医药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报告还提到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强调在医学领域加大人工智能的应用研究和实践力度。我们要通过提升科研人员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能力,推动医学科研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为医学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任峰表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发布,标志着“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的到来。报告中提出的“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战略部署,为医学院校二级学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当今数字化浪潮下,AI技术改变教育生态,全面深化改革成为推动医学院校二级学院前行的强大动力,AI辅修教学更是其中新活力。鉴于国家和学校对改革的重视,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改革:一是推进分类改革,依据不同学科特点制定差异化管理策略,融入AI技术,为教学科研提供新视角。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科研与教学能力,在日常教学中融入AI元素,培养兼具医学专业知识与AI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三是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分配、高效利用教学与科研资源。加大对教学实验室、科研设备的投入,搭建完善AI教学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为AI辅修教学筑牢硬件基础、提供软件支持,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推动医学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仝士栋表示,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纳入战略部署,彰显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重要地位。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应聚焦“四新”:以内容创新铸魂,构建理论与时政同频的系统化课程体系。新时代思政课要将两会精神、人工智能等鲜活案例融入课程,实现理论阐释与国情教育同频共振;以阵地拓新强基,打造课内课外贯通的沉浸式育人场景。要突破传统课堂的物理边界,构建“行走的思政课”育人矩阵。将思政课教学延展到红色基地、社会生活等实践中,推动“小课堂”与“大社会”深度融合;以方法革新提质,构建数字技术赋能的智慧型教学模式。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化课堂,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开辟形象化思政教育空间;以机制创新聚力,完善协同联动的全链条育人生态。打好大中小一体化育人组合拳,织密大思政课育人一张网,汇聚教师主导主体、学生自主性主体及校外协同性主体三方合力,确保各方主体力量同向同行。

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宋元明表示,作为一名高校附属医院工作者,他认真学习研读了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又感到备受鼓舞、干劲十足。报告内容丰富详实,为医院今年的工作重点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擘画了清晰蓝图:一是党建引领,筑牢公立医院公益性根基。进一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优化内部治理体系,以薪酬制度改革为牵引,逐步建立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机制,充分激发医务人员干事创业热情。二是聚焦民生,推动优质资源扩容下沉。围绕优质医疗资源下基层全面发力,发挥紧密型医联医共体的独特优势,组织学科骨干集中下沉基层,将“两院一科”打造成独特名片,有效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三是创新驱动,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广运用新技术、新业务,加强中医诊疗技术的广泛应用,以电子病历、AI辅助诊疗等为切入口,切实提升医院医疗、运营和服务的精细化现代化水平。同时,要敢于抢抓“银发经济”新机遇,探索老年医学专科建设,发展“免陪照护”试点服务,完善失能老人照护体系,助力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

公共卫生学院青年教师董新文表示,通过学习“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战略部署,深刻认识到公共卫生体系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支柱,而科研管理与学科建设是筑牢公共卫生防线的核心驱动力,亟需以系统性思维优化学科布局、创新科研范式,推动疾控体系从经验驱动向科技引领转型。一是聚焦需求导向优化学科生态。高校科研管理需立足传染病防控实际,构建“病原生物学+流行病学+人工智能AI+”的交叉学科群。通过设立新发传染病预警、疫苗研发评价等特色研究方向,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应用推广”的全链条布局。二是创新科研攻关组织机制。针对重点传染病防治“卡脖子”问题,探索“揭榜挂帅”“赛马制”等管理模式,在传染病领域集中突破。建立跨学科攻关团队,整合生物安全实验室、大数据平台等资源,推动“病原溯源-传播建模-干预评估”一体化研究。三是完善成果转化与评价体系。构建“政府-高校-疾控-企业”四方联动机制,打通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药学院青年教师尹延彦表示,今年的全国两会以务实举措回应人民期盼,展现了奋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心。她有三点深刻体会:一是民生关切更暖心。政府工作报告将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置于首位,“一老一小”服务优化、医保补助提升等政策,彰显了发展温度与为民初心。二是创新动能更强劲。从“人工智能+行动”到新质生产力培育,从绿色转型到制度型开放,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径愈发清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三是教师使命更鲜明。作为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她尤为关注教育强国与人才战略部署。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以科学家精神为引领,立足岗位提升本领,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中贡献青春力量。两会既是“风向标”,更是“动员令”。让我们以两会精神为指引,把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用实干共创美好未来。

峻极书院2023级学生李杰成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并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新增500家县域医共体,优化分级诊疗体系。作为医学生,她深刻体会到国家正以“小切口”推动“大民生”,未来基层医疗的提质扩容将为更多患者提供便捷服务,同时也需要医学生深入一线,在实践中理解疾病谱系与患者需求。新时代青年既要清醒认识挑战,更需以专业能力与创新精神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正如报告所言:“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青年一代的奋斗,必将让个人成长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国家的繁荣同向而行,同频共振。

法医学院2024级学生陈竺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强化医疗卫生服务,强化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和中医药传承,加强疾病预防体系建设”,这为医学生职业规划和选择指明了方向。在今后的专业学习中,他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夯实临床技能‌,在见习、实习中主动深入社区和乡村卫生院,在实践中理解基层疾病谱和诊疗需求;‌拓宽学科视野‌,关注中医药传承、智慧医疗等政策热点,参与院校跨学科课题,探索AI辅助诊断与传统医学结合的创新路径;‌投身健康公益‌,利用假期参与志愿活动,用科普宣教助力“15分钟健康服务圈”落地;深入基层调研区域疾病谱变化,积极参与慢性病防治科普。相信在政策赋能与人才支撑的双重驱动下,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最后一公里”终将打通,全民共筑健康中国的愿景必将实现。

9778818威尼斯(澳门)股份有限公司-搜狗百科版权所有  豫ICP备09007989号-2 豫公网安备 41070202000123号

9778818威尼斯党委宣传部设计维护